5月25日下午,学校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暨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崇德楼213会议室召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房祥忠教授,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赵彦云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纪宏教授,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省政府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林金官教授,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李国荣教授,辽宁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王德辉教授,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院长夏万军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院长张日权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魏传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朱文圣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阮敬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姜丹丹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黎德元教授,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李忠华副教授,吉林大学数学学院赵世舜教授等国内十余所高校的统计学科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我校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本次会议由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郭茜教授主持,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续杨、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和青年教师参加会议。

郭茜院长首先介绍了各位与会嘉宾,对各位专家的出席表示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北京物资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情况。郭茜院长从学院目标与定位、学科专业布局、师资队伍、科研团队、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点、统计学学术硕士学位点、应用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展望。

随后进行的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学校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四位青年教师结合自身前期研究成果作报告。大数据系郑豪副教授作了题为《现代物流行业的服务种类统计、识别与发现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以物流行业中的服务种类为研究对象,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中命名实体识别(NER)等技术,从大量文本数据中统计、识别和发现服务品类,以期为后续统计用产品分类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统计系陶丽副教授代表学院科研团队报告了《“一带一路”供应链现代化指数》研究进展情况。报告聚焦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供应链现代化指数编制与评价,研究内容涵盖“一带一路”贸易发展现状、指标体系构建、“一带一路”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与指数测算,安全、创新、协同和绿色四个维度的分指数测算与分析。

统计系李倩老师以《新能源产业政策分类及实施效果研究》为题,介绍了BERT模型等文本分类方法在新能源产业政策领域的应用,并基于政策文本分类结果,实证检验不同类型政策的实施效果。

统计系李泽锦老师作题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立竿见影还是长期影响》的报告。他从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长短期作用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各位与会专家对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计学科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各位青年学者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计学科契合学校优势,特色鲜明,定位准确,报告内容契合学院定位,应用特色鲜明。同时,从学科方向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专家们指出应该进一步总结凝练学科方向,坚持特色,夯实基础,拓展学科发展的宽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握时机培育和引入物流统计领军人才;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团结合作形成传帮带效应,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建设供应链与物流统计数据平台和实验室,持续不断地发布供应链指数等特色数据,提升学科的影响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做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与会专家对北京物资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肯定了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学科发展前期建设成果,鼓励青年教师多产出多合作,同时指出学院要认真思考和学习与会专家的宝贵经验,以此次学科建设研讨会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推动北京物资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时值北京物资学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成立一周年,本次会议对进一步凝练我校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建设方向、优化专业结构、促进特色发展、提升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将总结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意见建议,面向未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发展方向,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