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助力教学能力提升、激发老师们开展教学研究的内生动力,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于本学期集中举办了教研沙龙系列活动。
4月9日,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获得者谭加博教授做了题为《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发展历程简介》的报告。报告从课程基本信息、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等方面介绍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发展历程,分享课程建设经验和教学文本撰写心得。
4月22日,杨芝燕副教授做了题为《一种基于“慕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高等数学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结果、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讨论和建议,并探讨我校高等数学混合式学习方式;王凤英副教授做了题为《一种创新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体系介绍》的报告,从课程教学的“痛点”问题、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推广价值及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并探讨了这种教学体系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撰写教改论文的借鉴意义。
5月6日,尚书霞老师作了题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材的内涵特征、现状与建设》的报告,介绍了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建设理念和路径。提出借鉴数字教材的相关理念,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加快我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王福荣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与应用》的报告,梳理了国内外新型教材推广政策与实践,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概念内涵、体系特征及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
5月20日,成晓红副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化背景下智慧课堂建构的技术之维》的报告,从数字时代高校智慧课堂的内涵及特征、数字时代高校智慧课堂建构的现实逻辑、数字时代高校智慧课堂建构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并探讨了对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借鉴意义;郅俊海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从人工智能重塑的知识观看未来教育》,介绍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知识工程,对知识的生产与创造产生了变革性影响,论述人工智能如何突破人类的知识生产局限进而实现知识生产科学飞跃,以此分析人工智能重塑的知识观内涵还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生产对未来教育有哪些影响。
系列沙龙活动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研讨,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激发了老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为未来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100多人次教师参加了系列活动,学院还将继续推出教研沙龙活动,欢迎我校广大师生持续关注。